初敬业
字泓青,号染坊大掌柜,1964年5月生于山东博兴,1987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,1995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高研班,2009年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,2010年法国巴黎美术学院“塞纳计划”访问学者。
现为临沂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;临沂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;临沂大学美术学院理事会常务理事长兼秘书长;临沂书画艺术家联谊会主席;临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;临沂市国画院副院长;人民美术出版社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;日本国立福冈教育大学特聘教授;法国Jose Luis画廊签约画家。
超以象外的意义与诠释
海 云︱
当初日的第一缕光芒
照耀在神山岗仁波钦时
第一头牦牛也诞生了
与藏人共度晨昏朝夕
“没有牦牛就没有藏族,凡是有藏族的地方就有牦牛。”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,风雪、高寒造就了其忠诚、坚韧、勇悍的品格,被誉为“高原之魂”。
走进初敬业教授的艺术世界,不难发现,“牦牛”是他近些年创作的标志性符号。在绘画这个“本行”中,初教授用简单到极致的线条与意象,甚至是寥寥数笔,就将辽远壮阔、苍茫空濛的视觉感受直观热烈地呈现出来。尽管其中牦牛的视觉图像并不复杂,造型也占据着画面的绝对位置,但触动我们的绝非画面,而是深藏其下的浩瀚与张力——一种难以言说的悲壮、不屈和乐观的精神,在悄然中震起一道道波澜。就如威尔·杜兰特所说,“生命之美是最伟大的,但是岁月让它凋谢,时间让其腐化;只有艺术家可以抓住它正在消逝的形式和印记,造就它的永恒,抵抗消亡。”
艺术家需要属己的风格和语言,更需要一种“艺术背后的精神”所撑持。在初教授的笔下,这种浩瀚与张力于作品和观者的交流中得以实现。初教授善于以史诗般的诠释与演绎,赋予画作深重的力量感,每每令观者受到触动和震撼,进而引发思考,生起对于天地、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与尊重。
正如牦牛不能脱离其恶劣的环境而存在一样。一个艺术家更是需要置身于多种文化和多重语境之下,才能对艺术有着更加深刻的体悟,并化为一种跨越诸般限制的通透。或许可以这样说,在初教授的艺术世界里,牦牛早已超越物象,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。牦牛以及成就牦牛特质的宏大场景,串构了初教授艺术创作的动线,赋予其灵动的特性。这种气质是冷静的、平和的,在波澜不惊之下,蕴蓄着时间长河中万物生灭存续的波涛汹涌。
这种波涛汹涌,并非空自期许,而是深植文化根脉、厚植文化底蕴的自然天成。艺术,是潜滋慢养的功夫,是心性韬养、智慧洞观的过程。越是深入领悟,文化的加持力就越是强大。文化更多的具有一种过去属性,然而却又全然地昭示着未来。面对初教授的画作,我们总能欣喜地看到,细腻而又精湛的笔触,恰如其分地表现着思想、喜悦以及深邃的洞见。笔笔给人以当下的安定感、面对不确定的坚定感,精彩在智慧觉醒与安定祥和中流淌。
疫情,这个本世纪之初最大的“黑天鹅”,给所有人带来未知和悬疑。变故打破惯常,冲击秩序,一切都不得不作出屈从和调整,一切都在还复理性和冷静——喧嚣与纷扰消隐,静谧与从容姗姗登场。疫情之下,笔墨相继。艺术家得以更为理性、充分地正视人生,触碰本质,直视心灵。
迩来,初教授偶于一方纸扇的方寸天地中觅得完全不同的喜悦。纸扇尺幅的变化,对于艺术家而言,不再是大尺幅的纵横捭阖、快意挥洒,面临的是诸多未知的感觉。方寸之内见大千,意味着以完全不同的视角来聚焦和观照,意味着更为审慎的提炼和撷取。但对于一个成熟的艺术家来说,新的挑战,则往往会生出更多意外之趣。
心存雪域之想,那是净土的存在。
显而易见,从未知的感觉到意外之趣,初教授携造物之力,化身笔墨,在不同的时空里从容续说着生命的灵奇。
高原的祥瑞驮着远古的文明
唤醒了沉睡的草原
你用执著开拓出一个生命的禁区
你用刚硬掀开了一个喧腾的历史
2020年7月于临沂北城
(徐志强,号允鹤、海云,斋署海云山房、晏堂,自幼受乡贤影响研习书法,致力于传统笔墨书写和艺术理论研究,留心民间文化遗存和书写现象,主持开展民间文艺领域主题性创作活动,现为临沂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)
怀袖雅物清凉扇
初敬业水墨扇面作品欣赏
责任编辑 王懿